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沙门菌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2种增菌液的增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食品药品鉴定系统能力验证计划”提供的考核样本,按照国家标准GB/T4789.4进行检测:用BPW对原始标本进行前增菌,TTB和SC进行二次增菌,然后用3种分离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前增菌和二次增菌后的增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培养方法,18件样品中有15件样品可检测到沙门菌;而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到17件样品沙门菌核酸阳性,其中2件样品由于菌液含量低,无法用培养方法检出.与BPW前增菌比较,经SC增菌后菌液浓度并没有显著提高(P>0.05),而经过TTB增菌后,菌液浓度反而下降(P<0.05).结论 建议对沙门菌检测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尤其是用于监测或大规模样本筛查时,选择前增菌后直接检测或使用SC二次增菌后分离培养鉴定,可降低工作量,避免资源浪费.
推荐文章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研究
沙门氏菌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注意事项
试验结果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香菇
保健康复
菌棒
转色
惊蕈
商品产量
抓好关键环节确保淤地坝安全运行
淤地坝
质量
管护
经费
责任
浅谈小麦辐射育种技术及关键环节
小麦
辐射育种
资源创新
品种选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沙门菌定性检验方法关键环节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沙门菌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实时荧光PCR 增菌
年,卷(期) 2014,(1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43-2745,27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78.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丽娟 33 1183 10.0 33.0
2 严寒秋 29 117 7.0 9.0
3 张新 23 92 5.0 9.0
4 曲梅 31 193 7.0 13.0
5 梁志超 7 16 3.0 4.0
6 吕冰 6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沙门菌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实时荧光PCR
增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半月刊
1004-8685
41-1192/R
大16开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80-15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8
总下载数(次)
3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