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阐明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有效物质基础,对君药苦参的亲水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及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松醇( I)、三叶豆紫檀苷( II)、降苦参酮(Ⅲ)、苦参酮(Ⅳ)、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和山嵛酸(Ⅶ)。结论:松醇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得到,松醇和三叶豆紫檀苷均为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
推荐文章
洁身洗剂中苦参化学成分转化研究
苦参
地龙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洁身洗剂
微滤-大孔树脂法精制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
微滤-大孔树脂法
苦参
氧化苦参碱
苦参总黄酮
基于QbD理念优化苦参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质量源于设计
总生物碱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优化
提取工艺
HPLC检测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参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苦参中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槐属 松醇 黄酮 苦参 活性成分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5
字数 26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10.2014.1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思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22 373 9.0 19.0
2 厉博文 4 51 3.0 4.0
3 海丽娜 17 162 7.0 12.0
4 秦文杰 11 73 4.0 8.0
5 智红英 2 8 1.0 2.0
6 李安平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槐属
松醇
黄酮
苦参
活性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研究
月刊
1001-6910
41-1124/R
大16开
郑州市城北路7号
36-13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