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互联网为人类社会搭建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型平台。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看来,网络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之外建立或维持社会关系、进行情感表达的更加直接便利的新方式,是具有其相应的适应价值的。文中利用进化心理学相关理论,结合前人大量实证研究结论,对现代人的网络社会行为的特点和心理进化机制进行探讨和解释:网络社会行为源于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感和归属感的本能需要,具有积极的进化意义,能够解决现代人生存繁衍问题。人们该如何做出行为表现的决策始终取决于环境,人们对网络行为的偏好,在网络中的虚拟自我展示、虚拟社会关系的建立,以及网络社会互动的行为动机与特征都是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并且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行为相互关联并产生影响。
推荐文章
浅谈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因材施教
教学方针
网络教育与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
网络教育
行为主义
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儿童观述评
行为主义心理学
儿童观
社会心理学创立以来的简要分期研究
社会心理学
分期研究
社会学取向
心理学取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网络社会行为的进化心理学解析
来源期刊 情感读本 学科
关键词 网络社会行为 进化心理学 心理机制
年,卷(期) 2014,(14) 所属期刊栏目 心理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6,80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81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雳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158 1512 21.0 37.0
2 吴静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4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17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网络社会行为
进化心理学
心理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情感读本
旬刊
1674-4047
42-1774/C
16开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47号
38-248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048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8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