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最初由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经梅耶等人的后继研究而得以发展.前者主张以较抽象、概括的囊括性材料给学生以适当的上位概念,再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进化原则最终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趋于协调;后者则主张以形象具体的模型充当组织者为新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但两者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都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常常不自觉的运用该策略.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认为“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灯塔”、“栈道”、“驿站”的角色,恰当的运用组织者策略会让课堂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推荐文章
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
生物课堂
初中生物
电化教学与生物课堂教学
电化教学
创新能力
辅助生物课堂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课改新理念
课堂教学
好课标准
新课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谈“先行组织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期刊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组织策略 先行组织者 新旧知识 认知结构 教学实践 学习任务 60年代
年,卷(期) 2014,(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0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3.9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裴志刚 9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课堂教学
组织策略
先行组织者
新旧知识
认知结构
教学实践
学习任务
60年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理科考试研究
半月刊
1008-4126
23-1365/G4
16开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4-219 14-23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518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6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