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古老的活生活形态和生命的记忆文化基因库.,它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句名言说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我国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张“文化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青少年群体中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工作,充分展示“非遗”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忱有着重大的作用.
推荐文章
民族地区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
民族地区
旅游院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民族文化传承
旅游资源开发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政府
责任主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来源期刊 教育管理与艺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 中国 民族精神 学校 研发 文化多样性 民族自豪感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48
页数 1页 分类号 S812.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艳 5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
中国
民族精神
学校
研发
文化多样性
民族自豪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管理与艺术
月刊
22-1037/I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教师大厦9层
出版文献量(篇)
207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