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沉默权,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解。大体而言,分别从公民宪法性权利和刑事诉讼权利的角度出发,主要存有两种理解:其一,宪法性权利。沉默权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具体表现,即任何人有权决定他愿意说什么或不说什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因此,面对其他人或机构的提问,均有权拒绝回答。其二,刑事诉讼权利。沉默权则是专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根据这种理解,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特有的一项诉讼权利。但一般来说,不论从哪种角度来理解沉默权,各国法律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本文所论述的重点,主要是作为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所享有的刑事诉讼权利之一的沉默权。
推荐文章
论当代中国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宪法学
法社会学
迁徙自由权
公民权利
实现
中国公民社会的功能研究
公民社会
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
中国公民文化发展与培育--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公民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教育
社会宣传
政治参与
中国公民性别观调查分析
中国公民
性别观
先进性别观
男女平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谈中国公民的沉默权
来源期刊 学科
关键词 沉默权 宪法性权利 刑事诉讼权利 犯罪嫌疑人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前沿探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7-287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26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饶姗姗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沉默权
宪法性权利
刑事诉讼权利
犯罪嫌疑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周刊
1009-9808
51-1019/F
16开
四川省成都市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57
总下载数(次)
187
总被引数(次)
422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