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登记对抗模式的典型情况是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在这种物权变动中,交付才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形式要件,登记对物权变动本身没有影响,只是对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的公示。另外,从我国物权法现有的一物一权、物权债权区分的原则出发,明确登记对抗和善意取得等制度的界限后,可以发现我国法不承认多个所有权同时存在,而登记对抗模式中的登记也不能产生让后来买受人取得所有权的效果。这样,实体法上的所有权只能停留在在先权利人处。如此,在解释对抗时,可将对抗理解为是在诉讼层面发挥作用的制度,是一种诉讼中的抗辩权,是第二买受人在面对第一买受人时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在我国的体系下,登记对抗制度的解释很难做到逻辑上的完全周延,相对而言,构建为抗辩权的副作用较小,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解释方法。而且,通过对第三人范围的界定以及善意取得制度的配合,登记对抗制度可能产生的问题会被进一步限制。
推荐文章
解析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和加强不动产登记管理
不动产
登记制度
登记程序
责任机制
数字化时代不动产登记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不动产档案
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
信息化
关于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几点思考
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
律师查询
查询制度
查询规则
不动产登记实务中的测绘成果审核探讨
不动产登记
测绘成果
审核
问题
建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登记对抗的理论解读--以特殊动产多重买卖为中心
来源期刊 北大法律评论 学科
关键词 特殊动产 登记对抗 多重买卖 善意取得 抗辩权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196
页数 18页 分类号
字数 1895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殷秋实 北京大学法学院 5 2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14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特殊动产
登记对抗
多重买卖
善意取得
抗辩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大法律评论
不定期
978-7-301-19600-7/D?2949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