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意义理论中争议最多的,是解释的“正确标准”问题。解释是个动态的开放概念,无绝对标准。但解释必须有个标准,才能讨论文本的意义地位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论者的做法是设立一个理想的读者人格。皮尔斯认为人生有涯,人类的知识只有在探索社群的累加与衍生中,才真正成为文化。费什提出“解释社群”理论,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问题上迈出了切实的一步:既摆脱了作者意向,也摆脱了“文本意义”的绝对地位,更摆脱了完全依从个人的无政府式的相对主义,他的理论更适合文化符号学的解读方式。
推荐文章
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内涵、意义及建构策略
教师专业
合作互惠
学习社群
社群媒体的广告价值探析
社群媒体
传播效果
广告价值
静态全符号网络的社群结构
社群结构
符号网络
模块度
指标
图书直播粉丝社群的内生机制与情感联结
图书直播
粉丝社群
情感部落
情感联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意义标准:探索社群与解释社群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意义标准 探究社群 解释社群 符号学 文学理论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15
页数 16页 分类号 H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意义标准
探究社群
解释社群
符号学
文学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