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詩經》十五國風,其中有《邶》、《鄘》、《衛》三國之目,三國各有詩篇.然邶、鄘二國國祚甚短,三監之亂後即併於衛.自古以來,言《邶》、《鄘》之詩,每與《衛詩》相屬.《左傳》載北宫文子以《邶詩》爲《衛詩》;吴季札觀樂於魯,以《邶》、《鄘》、《衛》詩歸衛康叔、衛武公;而今所存《邶風》、《鄘風》之詩,內多記衛地之名;歷來解説《邶風》、《鄘風》詩者,亦每以爲與衛國政治歷史相涉:遂有“《邶》、《鄘》有目無詩”之説.清朝顧炎武、魏源、王先謙、王國維倡之於前,民國以來則有屈萬里先生、蘇雪林先生力主其説,以爲今日《詩經》之中《邶》、《鄘》二風,其詩本皆《衛風》之詩;《邶》、《鄘》之有詩,乃後來漢儒妄析而爲三爾.此説幾成定論.然而以新出土《上海博物館楚竹書(一)》中之《孔子詩論》資料而論,可見戰國中後期時,《邶》、《鄘》二邦風中已經本有詩篇存在;其後漢初之阜陽《詩》簡,亦可見《邶風》乃獨立之國風.可見《邶》、《鄘》、《衛》三邦風各有詩篇,其由來已久,絶非漢儒所妄自離析配置者也.是以“《邶》、《鄘》有目無詩”一説,尤須有再作討論之必要.今據《上海博物館楚竹書(一)》中《孔子詩論》以及阜陽《詩》簡之材料,證明至遲於戰國中晚期時,《詩經》之《邶》、《鄘》、《衛》風中,本有詩篇在焉,非漢儒將《衛風》之詩析出而置入《邶》、《鄘》者也;並論《毛詩》三十卷與三家《詩》二十八卷之異,亦非因“邶、鄘、衛”三分之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詩經》“《邶》、《鄘》有目無詩説”再考
来源期刊 中国经学 学科
关键词 《詩經》 邶、鄘、衛 有目無詩 《孔子詩論》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詩經》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56
页数 22页 分类号
字数 202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根祥 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詩經》
邶、鄘、衛
有目無詩
《孔子詩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经学
不定期
978-7-5495-5631-1
广西省桂林市西清路9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