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行星状星云是研究恒星演化、星际介质与星系化学形成历史与演化等问题的重要探针。距离是行星状星云的基本物理参数,对研究其大小、光度、电离质量、形成率、空间密度和在银河系内的分布等性质至关重要。河内行星状星云距离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其测距结果的准确性普遍偏低,仅有31颗距离的不确定度在20%内。概述了行星状星云测距的9种主要方法,即:三角视差法、星团成员法、膨胀视差法、分光视差法、红化方法、Na D线吸收法、中心重力法、统计方法、运动学方法。着重介绍运动学测距法,用于测量受银道面上消光严重或没有可观测中心星但射电较明亮的行星状星云距离,为将来进一步的测距工作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行波测距失效点处的故障测距研究
行波测距
特高压输电线路
重合闸
三次B样条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现状
系外行星大气
大气模型
宜居行星
卫星云图处理技术
卫星云图
麦卡托投影变换
兰伯特投影变换
经纬度插值
GPON系统测距技术的研究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系统
测距
关键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行星状星云测距的研究现状
来源期刊 天文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行星状星云 测距方法 运动学距离 中性氢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述 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300
页数 17页 分类号 P155.1+2
字数 102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349.2015.03.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行星状星云
测距方法
运动学距离
中性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文学进展
季刊
1000-8349
31-1340/P
16开
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80号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6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