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考察蒲公英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E. 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蒲公英药材粉末用水煎煮以及用不同极性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蒸馏水)依次进行提取,制成8种供试液。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供试液对 E. coli DH5α的抑菌活性,绘制E. coli在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曲线;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析8种供试液的化学组成,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和双向电泳(2-DE)法分析蒲公英对E. 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蒲公英水煎液对E. coli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95 mg/mL;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对E. coli的MIC为0.13 mg/mL,相当于含19.23 mg/mL生药;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E. coli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TLC分析显示:正己烷和乙酸乙酯1不含绿原酸;乙酸乙酯相2、3部位斑点多且均明显。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作用后E. coli生长受到抑制。 SDS-PAGE和2-DE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会影响E. coli的蛋白表达,其中2-DE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3的2× MIC作用大肠杆菌21 h后检测到的蛋白质点比空白对照图谱少92个,其中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表达量下调2倍的蛋白点有24个,上调2倍蛋白质点有19个,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作用于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pH3-10)表达量明显下调,蒲公英对大肠杆菌蛋白质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蒲公英对E. coli的抑菌作用显著,绿原酸等水溶性成分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水溶性部位,可通过影响细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抑菌效果。
推荐文章
几种香料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试验
大肠杆菌
抑制作用
迷迭香酸
鼠尾草酸
丁香油
迷迭香油
八角茴香油
七子花不同时期叶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植物学
七子花叶片
提取物
抑菌活性
金樱子茎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金樱子茎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体外试验
几种蒲公英成分的提取及体外抑菌效果试验
蒲公英多糖
蒲公英黄酮
蒲公英酚酸
抑菌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蒲公英不同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作用
来源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蒲公英/药理学 蒲公英/分离和提纯 感染/中药疗法 体外抑菌 大肠杆菌 双向电泳 色谱法, 薄层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药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2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37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15.01.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詹若挺 94 538 12.0 19.0
2 刘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99 540 13.0 18.0
3 徐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23 168 6.0 12.0
4 纪晓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1 37 1.0 1.0
5 彭苑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1 3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31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5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3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蒲公英/药理学
蒲公英/分离和提纯
感染/中药疗法
体外抑菌
大肠杆菌
双向电泳
色谱法, 薄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7-3213
44-142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29室
46-27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7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