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构建了一种绝缘体-金属-绝缘体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产生界面,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及边界条件,分析了金属表面的色散特性,同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分别模拟了Bow-tie纳米结构和矩形纳米结构在单光源辐射下的场增强效应,以及双Bow-tie纳米结构分别在单、双光源辐照下的场增强效果,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可发现,在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场增强中电荷的尖端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场增强幅度与纳米结构之间的距离有关,只有当纳米结构之间的距离合适时,才能使其获得最大场增强效应。
推荐文章
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应用
纳米光子器件
金属纳米结构
等离子体共振
应用领域
地球等离子体片中爆震流的理论研究
等离子体片
爆震流
磁泡
磁流通管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消逝波
衰减全反射
传感器
平行极板间等离子体RF共振特性研究
RF共振
离子引出
AVLIS
PIC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场增强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光电技术应用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色散特性 时域有限差分 场增强 尖端效应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光电器件与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5,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O471.3
字数 26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志勇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159 653 11.0 17.0
2 李亚红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11 14 3.0 3.0
3 崔士宝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6 15 3.0 3.0
4 刘家源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3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色散特性
时域有限差分
场增强
尖端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电技术应用
双月刊
1673-1255
12-1444/TN
大16开
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纬五道9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98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