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药四性理论是指导中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然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发现大量药性未明的中药有效物质,亟待构筑以中药四性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本文从"中药药性必有其物质基础"的认识出发,在已知的中药四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标准平性中药模型"的中药偏性组分的克隆与新药研究策略:选择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平性中药进行系统分离,以各分离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关系为参照,建立"标准平性中药模型";以此为准,凡是中药分离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关系偏离"标准模型"者,即为该中药偏寒或偏热的偏性组分;并从克隆寒热药之偏性组分出发,研究中药偏性组分的质量标准,探讨其纠偏作用与机制,期望形成以中药四性理论指导的以药效组分为主要组成的中药新药.
推荐文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的发现
中药
天然药物
活性成分
新药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中相关问题探讨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
方案设计
GCP
问题探讨
中药新药研发策略刍议
中药新药
研发
存在问题
对策
中药新药Ⅱ期、Ⅲ期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试验中依从性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
中药新药
临床试验
依从性
心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中药四性的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来源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药四性 标准平性模型 药效组分偏性 新药研发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7-220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3
字数 36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42/wst.2015.1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景振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7 1498 20.0 31.0
2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45 830 16.0 22.0
3 秦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57 549 14.0 22.0
4 王厚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43 193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四性
标准平性模型
药效组分偏性
新药研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月刊
1674-3849
11-5699/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2-534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18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