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语法化理论框架下,梳理了表祭名义"有"的历时演化过程,对"有"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的虚化用法给出了一致性的解释.认为"有"最初是祭祀动词,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具备祭祀通称词的特征,导致"有"与其他祭祀动词连用的并列结构被重新分析,从而语法化为语气助词"有".后来在扩展使用过程中,又语法化出音节助词用法.战国以后,由于"有"的祭名义逐渐被剥离,虚化意义的"有"失去了语义源头,逐渐消亡.
推荐文章
浅析上古汉语中的阴阳对转现象
上古汉语
阴阳对转
阴声韵
阳声韵
上古汉语“方式+结果”动词研究
上古汉语
“致使+结果”动词
“方式+结果”动词
方式/结果互补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古汉语词义消歧研究
中文信息处理
古汉语
词义消歧
条件随机场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
词汇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汉语中祭名义"有"的历时演化
来源期刊 中国文字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有" 祭名 语气助词 语法化 甲骨文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传统语言文字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71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86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承发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7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
祭名
语气助词
语法化
甲骨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字研究
半年刊
978-7-5458-0773-8/H·9
16开
上海市东川路500号文史楼5310室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