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求不同行距配置下高密夏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对群体光环境变化的响应,本试验在75 000(D1)和90 000 (D2)株/hm2 2个种植密度下,研究了3个行距配置(等行距S1:60 cm+ 60 cm;大宽窄行S2:80 cm+40 cm;小宽窄行S3:60 cm+45 cm)对夏玉米(郑单958)群体光分布、全株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夏玉米群体上层光截获显著增加,下层光截获显著降低.与等行距相比,大宽窄行处理中下层透光率增加,但群体光总截获降低.小宽窄行处理显著增加了穗位层的光截获.2)全株叶片SPAD值、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同一光照水平下净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Pn)随冠层垂直深入呈现出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穗位层;随密度增加全株叶片SPAD值、Fv/Fm和Pn呈现降低趋势,下部叶片降低显著,行距配置之间全株叶片光合生理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小宽窄行>大宽窄行>等行距.叶片Pn与冠层内光照强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光照强度是限制玉米冠层中下部叶片Pn的主要原因.3)密度增大后产量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同一密度处理下,小宽窄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宽窄行增产效应增加.总体表明,密植条件下,小宽窄行处理下玉米冠层内光分布比较合理,群体穗位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较多,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增强,更有利于夏玉米产量提高.
推荐文章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玉米
密度
行距配置
光分布
群体光合
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雌雄穗分化的影响
密度
株行距配置
玉米
叶型
光合有效辐射
雌雄穗
产量构成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分布与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玉米
种植密度
行距配置
群体光分布
群体光合特性
两种冬小麦行距配置对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行距一体化配置
机械播种
出苗质量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密植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夏玉米 光照强度 光分布 叶绿素荧光 净光合速率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5
页数 分类号 S5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41/j.issn.1007-4333.2015.06.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5)
共引文献  (1968)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5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夏玉米
光照强度
光分布
叶绿素荧光
净光合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7-4333
11-3837/S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51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