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为了便于全程机械化生产, 四川中部部分地区玉米生产已逐渐由套作春播转变为净作夏播。为了明确本区域净作夏玉米高产、宜机的群体结构, 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雌雄穗分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种植密度增加, 玉米有效穗数增加, 但因空秆和倒伏增加导致有效穗数增幅逐渐减少甚至最终降低; 密度增加使玉米叶片茎叶夹角和开张角降低, 叶向值增加, 群体透光率明显降低, 消光系数增大, 雌雄穗小穗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幼穗长度和中部直径、吐丝期雄穗主轴长度和成对小穗数以及雌穗总小花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单株果穗受精率均降低, 而退化小花数、败育花数和花败育率均增加, 最终导致玉米秃尖变长, 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降低。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降, 以67,500株 hm–2最高, 2年平均较45,000株 hm–2和90,000株 hm–2密度分别显著增加17.00%和14.03%。此外, 2年在45,000株 hm–2和67,500株 hm–2密度下, 等行距均优于相应宽窄行, 60 cm等行距处理下玉米株型紧凑, 能改善群体受光条件, 提高玉米单株果穗受精率, 降低小花败育率, 籽粒产量较高; 在2018年90,000株 hm–2密度下, (110+50) cm宽窄行处理更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促进雌雄穗分化, 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因此, 川中丘区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适当缩行增密, 宜采用67,500株 hm–2密度搭配60 cm等行距种植。
推荐文章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玉米
密度
行距配置
光分布
群体光合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
行距
密度
夏玉米
小气候
抗逆性
产量
密植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夏玉米
光照强度
光分布
叶绿素荧光
净光合速率
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夏玉米
株高
品种
行距
密度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雌雄穗分化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密度 株行距配置 玉米 叶型 光合有效辐射 雌雄穗 产量构成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4-630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20.9303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密度
株行距配置
玉米
叶型
光合有效辐射
雌雄穗
产量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