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别采用H2和CO2作为载气,CH4为前躯体,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渗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材料微观结构表征以及渗积过程密度变化,研究载气对沉积速率、体密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渗积前50 h,CH4-H2体系的沉积速率明显大于CH4-CO2体系,但在其余渗积时间里,CH4-H2体系的沉积速率小于CH4-CO2体系。当载气从H2变成CO2时,复合材料的体密度从1.626 g/cm3增加到1.723 g/cm3,最大径向密度梯度从0.074 g/cm3减小到0.056 g/cm3。同时,基体炭从纯的粗糙体炭转变为杂化粗糙体炭含有过度生长锥,且平均石墨化度从62.7%下降到50.8%。这些显著的变化是由于CO2的氧化作用降低了表面沉积速率,却没有降低孔内沉积速率,同时大量的缺陷形成于层状石墨烯结构中导致形成过度生长锥,降低了热解炭织构。
推荐文章
混合碳源对炭/炭复合材料密度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混合碳源
炭/炭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热解炭
预制体结构对平板炭/炭复合材料增密过程的影响
C/C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化学气相渗透
CLVI技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
化学液气相沉积
热解炭
煤油
热解碳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微观结构
粗糙层
炭/炭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载气对炭/炭复合材料沉积速率、体密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化学气相渗积 载气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371
页数 8页 分类号 TQ342+.7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16/S1872-5805(15)60196-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瑞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69 673 15.0 23.0
2 许怀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6 8 2.0 2.0
3 杨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35 220 8.0 13.0
4 侯振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3 22 2.0 3.0
5 郝名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3 22 2.0 3.0
6 向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5 31 3.0 5.0
7 商海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5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炭/炭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化学气相渗积
载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