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小麦在青海高原种植区域内的越冬率明显提高,但由于青海高原农业分布垂直变化明显,生态类型复杂多样,对冬小麦品种的适应性要求较高.因此,于2009-2010年开展了冬小麦品种兰天15号不同生态区密度和生产适应性试验、适宜种植地区的最高海拔界定以及丰产栽培技术试验,旨在进一步明确冬小麦在青海高原内的适宜种植区域,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区域内高寒地区冬小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不同生态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密度试验平均产量达8 433.0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2%,生产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达9 048.0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25.8%;种植区域最高海拔可界定为2 557.0~2 740.0m;在不同生态区播种量为225.0~ 262.5kg/hm2较为适宜,产量在6 750.0kg/hm2以上的最优农艺措施搭配组合为尿素225.0~375.0kg/hm2、过磷酸钙1 500.0~2 700.0kg/hm2、播种量为225.0~ 300.0kg/hm2.
推荐文章
小麦品种在湖北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研究
小麦
品种
生态区
产量性状
湖北省
山西省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监测研究
小麦白粉病
毒性频率
抗病基因
临夏高寒阴湿区冬小麦兰天26号密度与肥料配比试验
冬小麦
兰天26号
种植密度
施肥量
高寒阴湿区
临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兰天15号种植密度与适生性研究
来源期刊 作物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青海高原 不同生态区 冬小麦 种植密度 适生性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植物营养·栽培耕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15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2.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德庆 16 28 4.0 4.0
2 叶景秀 13 31 4.0 4.0
3 姚有华 5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81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海高原
不同生态区
冬小麦
种植密度
适生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杂志
双月刊
1001-7283
11-180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82-220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7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