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41年后,苏联文学中涌现了大量描写二战伤痛的战争主题作品.这在30年代的苏联是难以想象的,主要原因在于30年代的审查制度和社会心理层面苏维埃式自我认同的建立.然而,由于苏维埃时期的审查(包括“解冻”时期、70年代的停滞期),这些带有怀疑情绪的文学作品并没有能够得到传播.出于宣传苏维埃神话的目的,描写战时英勇战斗的文学作品却大行其道.因而,一系列可能出现的与西方社会反映战时伤痛的文学作品相呼应的伦理美学作品从苏维埃的公共视野里消失了.然而,一些未经审查的作品却得以在国外及知识分子圈的内部流传.反映战时伤痛的言论在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库内特·冯内古特的《第五号屠宰场》).从40年代到80年代,诗歌(扬·萨图诺夫斯基、约恩·德根、尼古拉·班钦柯、康斯坦丁·沃罗比约夫、利迪娅·金斯伯格)及后来的摇滚乐歌词,都表现了对战争的困惑.直到90年代,这一主题才开始在战争文学(从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到利诺尔·戈拉里克)中得到直接表达.
推荐文章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
影响
浅论中国远征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中国远征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美盟军
入缅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农业生产
农业变化特征
日本
1940-1970年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
乡村变迁
“新乡村空间”
新人
“私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痛的调节:1940-197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卫国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创伤体验的流变
来源期刊 俄罗斯文艺 学科
关键词 二战 集体创伤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不受审查控制的俄罗斯文学 苏维埃审查制度 苏维埃式自我认同 扬·萨图诺夫斯基 约恩·德根 利迪娅·金斯伯格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前沿: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5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宏哲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9 1 1.0 1.0
2 伊利亚·库库林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战
集体创伤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不受审查控制的俄罗斯文学
苏维埃审查制度
苏维埃式自我认同
扬·萨图诺夫斯基
约恩·德根
利迪娅·金斯伯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俄罗斯文艺
季刊
1005-7684
11-5702/I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5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