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荧光检测生物芯片在生命科学研究及诸多相关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荧光修饰核酸探针可以在液相态中检测到c-fos mRNA致癌基因信息或病毒性核糖核酸(RNA).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分别制造了变深度微沟道和变宽度微沟道,目的是找到微生物荧光检测芯片中的最佳检测宽度和深度,并对检测装置中光学滤波片进行了优化.芯片采用最优尺寸和装置采用优化过的荧光滤波片,不仅大幅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省了荧光探针试剂,而且还提高了芯片荧光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当荧光检测系统的微沟道深度为500 μm、宽度为200 μm,并使用(480±15) nm的带通滤波片时,荧光修饰核酸探针的探测灵敏度从通常的20 fmol(即2×10-14mol)减低到50 amol(即5×10-17 mol),提高了约400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
推荐文章
基于荧光标记的生物芯片信号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
荧光标记
检测技术
杂交信号
生物芯片荧光图像样点自动定位的实现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软件系统
荧光图像分析
样点自动定位
VC++
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物芯片
生命信息
扫描检测
软件系统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生物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
蛋白质芯片
芯片实验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微细加工技术的高精度荧光检测生物芯片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微细加工技术 液相荧光检测 生物芯片 变深度微沟道 变宽度微沟道 检测灵敏度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MEMS与传感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712
页数 分类号 O43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50/j.cnki.wndz.2015.1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以贵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 24 34 4.0 4.0
2 黄远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 11 19 3.0 3.0
3 颜平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 11 1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细加工技术
液相荧光检测
生物芯片
变深度微沟道
变宽度微沟道
检测灵敏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69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