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有限元法建立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该模型将车辆-轨道系统以轮轨接触为界限分成车辆,轨道两个子系统并通过轮轨接触力的平衡和位移协调条件耦合在一起。通过交叉迭代算法分别求解车辆,轨道系统的运动方程,此时每一步都需要判断使之满足轮轨几何相容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平衡条件,这样对时间步长的选取要求较高,但是如果时间步长超过某一限值,易于导致迭代失败。引入了修正因子对轮轨接触力进行修正,这不仅可以放宽对时间步长的选取,还能加速收敛,提高计算效率。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不仅进行了算例验证,还给出了引入修正因子的交叉迭代算法求解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算例,算例中考虑了不同的时间步长和不同的修正因子对交叉迭代算法收敛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引入修正因子的交叉迭代算法具有程序编制简单、收敛速度快、用时少、精度高的优点。
推荐文章
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交叉迭代算法及应用
振动与波
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
交叉迭代算法
轮轨非线性接触
轮轨线性接触
松弛法
基于Newmark格式的车辆-轨道耦合迭代过程的改进算法
耦合动力学
轮轨相互作用
Newmark-β法
交叉迭代过程
数值稳定性
线性方程组并行迭代求解的收敛性
线性方程组
并行迭代算法
收敛性
非线性方程算子分解算法的收敛性
非线性方程
算子分解算法
收敛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交叉迭代算法求解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方程的收敛性讨论
来源期刊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修正因子 时间步长 交叉迭代算法 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交通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1
页数 9页 分类号 U213.2+12
字数 50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晓燕 华东交通大学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8 2533 30.0 41.0
2 吴神花 华东交通大学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修正因子
时间步长
交叉迭代算法
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5-0523
36-1035/U
大16开
中国南昌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6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3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