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人行天桥桥面、梯道和坡道上的行人交通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通行规范中并未予以体现,很难指导人行天桥的建设.文中通过视频采集并处理武汉市8座人行天桥的行人过街数据,分别分析人行天桥桥面、梯道和坡道上的行人流特性,得到了基本通行能力对应的单位宽度最大流量值分别为1.43,0.98和1.11人/(s·m),表明桥面的通行能力水平最大,而相对于桥面和坡道,梯道的通行能力水平最小、最容易成为天桥通行的瓶颈,因此在满足天桥每端梯道或坡道通行能力之和与桥面通行能力匹配的同时,应适当提高梯道的宽度比例.在分析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最后建立了人行天桥局部和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得到的整体通行能力与《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规定的通行能力比较,误差为4.3%.
推荐文章
浅谈城市人行过街天桥设计
人行过街天桥
适用性
一个没有过街天桥的城市——步行法国
过街天桥
私人小汽车
法国
城市
交通规则
公共秩序
出行方式
斑马线
人行天桥TMD减振设计测试分析研究
人行天桥
共振
质量调谐阻尼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局部通行能力分析研究
来源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行人交通 通行能力 人行天桥 梯道 坡道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6-1000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91
字数 44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3/j.issn.2095-3844.2015.0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志刚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71 579 10.0 23.0
2 王婷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8 22 3.0 4.0
3 殷路伟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1 3 1.0 1.0
4 罗正宇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行人交通
通行能力
人行天桥
梯道
坡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双月刊
2095-3844
42-1824/U
大16开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38-148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2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76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