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的人工林在调控全球的碳收支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样地调查和异速生长方程估算法,于信阳南湾实验林场选取不同林龄的麻栎、马尾松和杉木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上生物量,以探明该地区不同人工林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麻栎人工林生物量随林龄呈递增趋势,在40 a后仍保持较强生长潜力,并超过马尾松和杉木林然而,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40~50 a和20~30 a时达到峰值.因此,杉木林在短期内,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相对较高的固碳优势,若从长远考虑,麻栎林则具有更高的固碳潜力.
推荐文章
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去除凋落物
去除根系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组成
树种
亚热带人工林
运用林分密度和平均高估测思茅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
思茅松人工林
林分疏密度
地上生物量
植被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北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反演
森林生物量
高分辨率影像
纹理特征
随机森林
中亚热带3种主要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动态
土壤呼吸
温度
0-20cm土壤含水量
Q10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亚热带三种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河南林业科技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麻栎 林龄 蓄积量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Q148
字数 34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尚晴 8 28 3.0 5.0
2 刘彦春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10 16 2.0 3.0
3 胡梦君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 15 2.0 3.0
4 甘家兵 2 9 1.0 2.0
5 琚煜熙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尾松
杉木
麻栎
林龄
蓄积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林业科技
季刊
1003-2630
41-1166/S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林科路4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7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