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概述了浙江省六洞山地下长河岩溶发育特征,并结合洞穴堆积物钙板和石笋U-Th同位素测年数据对地下河及洞穴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六洞山地下长河发育的三层溶洞与金华江两侧地区发育的三级河流阶地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其中第一层溶洞发育于早更新世时期,第二层溶洞发育于中更新世时期,第三层地下河道发育于晚更新世—全新世时期;六洞山地下长河的形成与演化包括早期地下河发育形成阶段、早期地下河停止发育阶段、早期地下河再次发育阶段和现代地下河发育阶段四个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六洞山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广西岩溶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岩溶景观
形成演化分析
流域岩溶景观带岛链式
广西
山东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离散型孤岛
温带岩溶地貌
山东岩溶
岩溶缝洞系统地下水系研究
岩溶缝洞
地下水系
地下水流动途径
工程安全
变流量连通试验
示踪连通试验
岩溶土洞演化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岩溶塌陷
土洞
FLAC3D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洞山地下长河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来源期刊 安全与环境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溶发育特征 演化模式 六洞山地下长河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地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X141
字数 56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15.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小明 18 185 8.0 13.0
2 游省易 15 123 6.0 10.0
3 余淑姣 7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发育特征
演化模式
六洞山地下长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全与环境工程
双月刊
1671-1556
42-1638/X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中国地质大学 安全与环境编辑部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8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59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