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采集颅内动脉分叉部的血管形态几何参数,分析血管结构与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为后期前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确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得到可以进行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分叉角、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直径测量的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共14例为研究组,非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共15例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的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分叉角(Ap),后交通动脉直径(Dp),颈内动脉 C6段(DC6)与 C7段直径(DC7),统计分析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血管形态几何参数与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分叉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根据分叉角进行分层,对分叉角在84°至120°的病例,进行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血管直径的第二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后交通动脉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后交通动脉与 C6段直径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分叉角的大小与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形成相关,分叉角越小越有可能形成动脉瘤;而在一定分叉角范围内,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直径的比值与颈内-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形成具有相关性,比值越小越有可能形成动脉瘤。
推荐文章
动脉分叉角度与脑动脉瘤的相关性
颅内动脉瘤
血管数字减影技术
动脉分叉
三维成像
角度
血管分叉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动脉瘤
颅内
破裂
危险因素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显微手术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颅内动脉分叉部血管结构与分叉部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2-3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3.4
字数 40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816x.2015.05.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脑血管病防治
双月刊
1009-816X
33-1252/R
大16开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