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四辊轧机对酸洗后带钢进行了冷轧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冷轧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跟踪观察,采用TR200型粗糙度测量仪测试了轧制前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曲线,研究了不同轧辊表面状态和摩擦条件下冷轧带钢表面形貌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轧件表面形貌主要取决于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随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减小和轧制道次的增加,轧件与轧辊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轧件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均减小,轧件表面光洁度提高;当轧辊辊面粗糙度相同时,采用油润滑轧制的试样表面光洁度比干摩擦轧制的试样表面光洁度高;冷轧前几个道次轧辊的表面状态对最终成品带钢的表面形貌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冷轧工作辊表面微观形貌磨损行为研究
表面微观形貌
细观磨损
冷轧
工作辊
元胞自动机
钼粉制粉过程中的粉体形貌演变
钼酸铵
钼粉
形貌
工艺
性能
GH4169合金楔横轧加工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织构演变
GH4169合金
楔横轧
动态再结晶
织构
C/C复合材料微观尺度烧蚀形貌演变研究
C/C复合材料
烧蚀
形貌演变
水平集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酸洗冷轧过程中轧件表面形貌演变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轧钢 学科
关键词 冷轧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辊痕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9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4009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井玉安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20 167 7.0 12.0
2 臧晓明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4 18 3.0 4.0
3 覃毅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4 18 3.0 4.0
4 商秋月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4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轧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辊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轧钢
双月刊
1003-9996
11-2466/TF
16开
北京市学院南路7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9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