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线圈倾斜方法,设计了一种无铁心双次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实现对推力波动的抑制.首先,分析了由于线圈倾斜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设计了线圈倾斜结构;其次,根据电机的几何模型,建立了3D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了电机的瞬时推力,并进行了谐波分析;最后,以谐波畸变率为参考指标,对比分析了线圈一端倾斜距离由0mm变为23mm的一组电机模型,证明了倾斜距离为19mm(极距)时,电机的推力波动最小,验证了此种方法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纹波推力补偿
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
纹波推力
快速傅里叶变换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实时补偿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推力波动抑制
PMLSM
推力波动
小波分析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初始位置检测的研究
直线电机
初始位置检测
绝对式光栅尺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基于DSP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DSP
矢量变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线圈倾斜方法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推力波动抑制研究
来源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线圈倾斜 推力波动 谐波 3D有限元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359.4
字数 186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吉文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35 237 10.0 13.0
2 盘真保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 5 1.0 2.0
3 董菲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6 23 3.0 4.0
4 苏云升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 14 3.0 3.0
5 李乐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线圈倾斜
推力波动
谐波
3D有限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气工程学报
季刊
2095-9524
10-1289/TM
16开
北京市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