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目前所见的青铜铭文上,“寿”字的出现率甚高,共见六百余次,其字形的异体均有五种.从这五种的字形年代不同,或许可以表达“寿”的形成脉络.本文从两周金文和战国简文搜集一切“寿”字的字形,重新探讨该字的结构与形成的历史.本文认为,“寿”字是殷周之际从“神”字衍生的字体,以表达天神所能赐予的寿命.商文明的信仰传统,乃是通过神兽吞吐神杀的方式,以期获得天上的神性之新生,即通过神杀手段避开自然生物必经的死亡过程,进而得到由神所产生的永生.早期社会观念中,老死病死者将变得永远脆弱无力,身强力壮时期被杀者,反而能在永生中保留身强力壮,所以“寿”并不被视为理想美德.但是从殷周交接之际出现“寿”字可知,当时社会已不再怕老弱,反而把“老”视为被神保祜的依据.古代思想传统中将老年视为德性的观念,实滥觞于此.
推荐文章
衬套内外封闭8字形油槽加工装置
加工装置
封闭式
8字形油槽
十字形截面轴心钢压杆的扭转屈曲
十字形
轴心压杆
扭转屈曲
稳定
8字形管角部裂纹问题研究
异型管
角部裂纹
冷弯加工
加工硬化
基于圆柱凸轮机构的“8字形”无碳小车设计
无碳小车
传动机构
转向机构
圆柱凸轮
仿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新思考“寿”字来源与字形结构
来源期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学科
关键词 金文 “寿”字 祖先崇拜 商周信仰 神寿信仰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古代史与文物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静云 中正大学历史系 19 3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文
“寿”字
祖先崇拜
商周信仰
神寿信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月刊
2095-1639
10-1005/K
16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