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优化二至丸的成型工艺. 方法 以二至丸外观性状、丸重差异和溶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二至丸的成型工艺中清膏相对密度(A)、药粉细度(B)、药粉与中蜜比例(C)3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 结果 优选出二至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为1.25,药粉细度为100目,药粉与中蜜比例为1:0.6. 结论 优选出的成型工艺经验证重复性良好,简单可行,所制的二至丸外观圆整、色泽均匀、溶散时限短,为二至丸的成型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二至丸在治疗白癜风、黄褐斑中的应用
色素性皮肤病
白癜风
黄褐斑
二至丸
女贞子
墨旱莲
色素细胞
二至丸的工艺研究
正交实验
HPLC
齐墩果酸
熊果酸
从肝肾阴虚论述二至丸治疗黄褐斑的机制
肝肾阴虚
二至丸
黄褐斑
肝肾阴血亏虚
作用机制
菊花瓣成型工艺的优化
菊花瓣
注射模
冲裁
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至丸成型工艺优化
来源期刊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二至丸 正交实验 成型工艺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0-65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43
字数 24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0/j.cnki.jipr.2015.05.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水寒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杨永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89 594 13.0 19.0
2 李跃辉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杨永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49 333 9.0 16.0
3 王银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杨永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13 42 5.0 5.0
4 蔡萍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杨永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42 227 10.0 12.0
5 彭宇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杨永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7 2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至丸
正交实验
成型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4-0440
11-5619/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院六所
82-135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0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