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国内单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单发EGC接受ESD治疗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从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愈性评价、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共计116例EGC病例纳入本研究,包括男性88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63岁( 25~80岁). 术后病理组织学分型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24. 1%)、高分化腺癌35例(30. 2%)、中分化腺癌35例(30. 2%)及低分化腺癌18例(15. 5%). 87例(75. 0%)肿瘤局限于黏膜层,18例(15. 5%)侵及黏膜下层浅层,11例(9. 5%)侵及黏膜下层深层. 病灶平均直径(1. 49 ± 0. 96) cm,17例(14. 7%) EGC合并溃疡形成. 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5. 7%(111/116),完整切除率为93. 1%(108/116),总治愈性切除率为77. 6%(90/116),其中,62 例(53. 4%)为标准的治愈性切除(standard curative resection, sCR), 28例(24. 2%)为扩大的治愈性切除(expanded curative resection, eCR),26例(22. 4%)为非治愈性切除(non-curative resection, nCR). sCR组病灶平均直径小于eCR组及n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 121, P<0. 001及t= -3. 420, P=0. 001). nCR组0~Ⅲ型病例的比例及合并溃疡形成的比例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0. 287, P=0. 006及χ2 =17. 737, P<0.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GC合并溃疡形成及肿瘤浸润黏膜下层是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因素( OR=6. 634, P=0. 006及OR=12. 735, P<0. 001). ESD相关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4例(3. 4%)、术中穿孔3例(2. 6%)、术后贲门狭窄2例(1. 7%)及术后心衰1例(0. 9%). 共有106例患者进入随访,除1例于术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105例患者未见复发及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12~47个月). 结论:ESD是治疗EGC安全且可行的手段,合并溃疡形成及肿瘤浸润达黏膜下层是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因素,穿孔及术后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