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相传东晋王羲之书祝版,工匠用刀刻削时,发现字迹竞透入木板达三分之深(见唐代张怀瑾《书断·王羲之》),足见其笔力之强劲。“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即源于此。后来引申用与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因此,当我乍见《写作》杂志总第193期上的文评标题“入目三分的心理描写”时,着实大吃一惊:是何方“力”作,竟可以进入文评者的眼睛里且达三分之深?
推荐文章
三分子反应的有关问题
三分子反应
碰撞理论
活化能
过渡状态理论
引导学生"入木三分"地认识规律
感知规律
概括规律
理解规律
把握规律
Cantor三分集构造方法探究
Cantor三分集
完备集
疏朗集
构造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入木三分”不可写为“如‘目’三分”
来源期刊 出版视野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心理描写 《写作》 王羲之 “力” 成语 比喻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6
页数 1页 分类号 H15-4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理描写
《写作》
王羲之
“力”
成语
比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出版视野
双月刊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二路205号
出版文献量(篇)
318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