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淮北地区玉米生产的适宜秸秆覆盖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 M0(0 kg /hm2)、M1(3000 kg /hm2)、M2(6000 kg /hm2)、M3(9000 kg /hm2)、M4(12000 kg /hm2)、M5(15000 kg /hm2)和 M6(18000 kg /hm2)对玉米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节间长和株高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 M4最高。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可显著增加玉米叶绿素密度和单株绿叶面积,但当秸秆覆盖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同秸秆覆盖量效果间的差异不再明显。玉米群体干物重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并以 M4处理最高,分别比 M0和 M6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增加了24.6%,17.2%,13.7%,8.6%和2.0%,2.3%,1.9%,0.8%。玉米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M4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Fm、Fv /Fm、ΦpsⅡ和 ETR 显著高于 M0,而 Fo 却显著低于 M0。玉米产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 M4最高,M0最低,分别为10186.8,9365.1 kg /hm2。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密度、单株绿叶面积、群体干物重、实际光化学效率与产量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淮北地区玉米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12000 kg /hm2,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皆不利于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