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恢复方式对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碳储量的影响,以人工恢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天然恢复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于烧法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含碳率进行测定.采用全收获法和平均标准木法获得林分各组分生物量估算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分析不同恢复方式下林分各组分碳储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恢复和天然恢复的林分灌木层平均含碳率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灌木层平均含碳率为45.8%、枯枝落叶层为45.3%、乔木层为44.4%、草本层为33.6%.樟子松人工林灌木层和乔木层平均含碳率高于50%.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灌木层和枯枝落叶层平均含碳率在42%左右.森林植被层中,生物量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森林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总和为123.90 t·hm-2,远高于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火烧后人工恢复23年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森林植被碳储量为50.97 t·hm-2,其中,乔木层碳储量为49.87 t·hm-2,占森林植被层总碳储量的97.8%,草本层所占比重仅为0.02%.人工恢复的林分植被层总碳储量高于天然恢复的林分,火烧迹地在这一时段内采用人工恢复的方式较天然恢复碳汇能力更强.
推荐文章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1)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不同恢复方式下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
火烧迹地
不同恢复方式
林地土壤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大兴安岭东麓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
大兴安岭
林火干扰
火烧迹地
植被多样性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土壤解磷微生物种群及活性
火烧迹地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解磷微生物
固体平板法
操作分类单元聚类
大兴安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方式碳储量差异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恢复 碳储量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3450
页数 分类号 S718.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雨森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136 1945 23.0 36.0
2 辛颖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128 850 15.0 20.0
3 邹梦玲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5 4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0)
共引文献  (1235)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2(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恢复
碳储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