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文学的现代变革得益于“写实”的兴起,文学进化观、“忠于地”等都是文学姿态调整的反映。文学向日常生活迁移。作为现代思想的结果,人的文学的生成极大地解放了文学生产力,引领文学在回归自身的同时也走进了现代生活的深处。日常生活向度扩大了文学空间,提升了现代启蒙品格。同是表现复仇题材,不同作家的处理显然参与了因思想歧异而形成的文学方案和启蒙方式的并立。复仇凝聚了强烈的生命诉求。复仇成了消解焦虑的文化革命想象。鲁迅不失痛快和洒脱,巴金呈现了复仇的现代困境,汪曾祺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只是人类和世界的思想投影。围绕着“晦涩”的“看不懂的新文艺”的争论是思想和文学协商的又一范例。
推荐文章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知识走向
中国现代文学
知识
传承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及其小说现代性
台湾
<现代文学>杂志
小说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现代文学
现代性
新文化运动
发生
论大学语文中的现代文学作品教学
大学语文
现代文学
教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日常生活·复仇·晦涩:中国现代文学三题
来源期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复仇 晦涩 中国现代文学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I207.42
字数 75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关峰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71 4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常生活
复仇
晦涩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1674-3210
13-1390/C
大16开
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94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59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