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铜电解槽中阴极棒电流值无法实时测量的问题,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电解槽阴极棒的红外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获取阴极棒的表面温度值.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验证,结合COMSOL仿真软件数据建立了温度与电流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进而求出电流值.对比实测电流值与模型电流值,结果表明:电解槽的总电流误差均在±5%以内,各阴极棒的电流误差基本在±12%以内,仅个别阴极棒电流误差偏大.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对阴极棒电流值的在线监测,而且对极间短路故障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厂的应用
红外热像仪
热像测温
红外诊断
热像检测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辐射防护及其他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
辐射防护
原理
影响因素
临床应用
铜电解新技术的应用
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法
平衡电流式绝缘板
控制系统的优化
槽电压
阴极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铜电解电流分布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红外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铜电解槽 模型辨识 故障检测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红外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9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FS11|TN219
字数 22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志芳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15 73 6.0 8.0
2 铁军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33 210 10.0 12.0
3 赵仁涛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31 147 7.0 9.0
4 张雨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4 7 2.0 2.0
5 郭彩乔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3 1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外热成像
铜电解槽
模型辨识
故障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红外技术
月刊
1001-8891
53-1053/TN
大16开
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红外技术》编辑部
64-2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08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