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液化判别方法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30年来无实质改进.对于细粒士液化判别方法,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和台湾集集地震后,国外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存前人工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细粒土液化判别式和初判条件特征指标.通过回顾唐山、海城地震液化场地细粒土土性特征,结合土耳其Kocaeli地震和台湾集集地震液化数据,详细对比国内外细粒土液化判别方法优缺点.结果表明:①塑性指数不宜作为液化判别式指标;②综合细粒含量与黏粒含量判别液化比单独使用任一指标要更为合理;③中国规范液化判别式对细粒土过于保守,尤其只针对粉土考虑黏粒含量导致更为保守,建议去掉“砂土黏粒含量取3”的规定;④黏粒含量不宜作为初判条件指标;⑤对细粒土的塑性指数,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5,可判为不液化土.
推荐文章
混黏土的粉土、粉砂室内试验液化判别标准的研究
动三轴试验
液化
孔压累积
粉土
粉砂
含细粒砂性土标贯液化判别方法改进研究
砂性土
细粒
液化
黏粒含量
标准贯入击数
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的影响
细粒含量
土动力学试验
尾矿材料
液化特性
标准贯入试验
抗液化强度
浅析土壤液化判别标准
土壤液化
砂土液化
液化判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细粒土液化判别特征指标研究
来源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细粒土 液化判别 黏粒含量 细粒含量 塑性指数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4-511
页数 分类号 TU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9/CJGE2015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晓铭 123 1626 20.0 37.0
2 王兰民 98 1544 22.0 35.0
6 董林 16 8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细粒土
液化判别
黏粒含量
细粒含量
塑性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工程学报
月刊
1000-4548
32-1124/TU
大16开
南京市虎踞关34号
28-6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7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99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