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白芥子炒制程度对穴位贴敷后患者皮肤的影响。方法将同一生产批号的生白芥子分为3组,A组炒制成焦黄色,B组炒制成深黄色,C组将生白芥子炒制成略黄色。50例冬病夏治的哮喘患者头伏在膈俞穴上贴敷A组药物,中伏在心俞穴上贴敷B组药物,末伏在肺俞穴上贴敷C组药物。观察3组患者穴位贴敷后的皮肤反应。结果 A组患者贴敷处皮肤微红或不红,温热感不明显;B 组患者贴敷处皮肤产生温热感适度,无或略有少量针尖样水泡,肤色鲜红无肿;C 组患者贴敷处皮肤灼热、灼痛感明显,肤色潮红,伴有较多水泡。结论白芥子炒制成深黄色能有效减少药物对皮肤的过度刺激,且未明显影响药物对腧穴的刺激量。
推荐文章
消胀贴穴位贴敷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的影响
子宫肌瘤术后
消胀贴
穴位贴敷
胃肠功能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应用规律
穴位贴敷
儿童哮喘
数据挖掘
肺俞
白芥子
白芥子不同制剂对皮肤刺激的实验观察
白芥子
不同制剂
皮肤刺激
中药穴位贴敷皮肤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护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
穴位贴敷
皮肤反应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白芥子炒制程度对穴位贴敷后患者皮肤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上海针灸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哮喘 冬病夏治 白芥子 炒制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6.1
字数 16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1.005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国红 1 14 1.0 1.0
2 徐列波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穴位贴敷法
哮喘
冬病夏治
白芥子
炒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针灸杂志
月刊
1005-0957
31-1317/R
大16开
上海市宛平南路650号
4-36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5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58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