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二者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及Rf 值方面也明显相似;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一致,但人工栽培伊犁贝母药材醇浸出物含量比野生的要高。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为栽培伊犁贝母代替野生伊犁贝母药用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栽培与野生桦褐孔菌菌核的生药学比较
栽培
野生
桦褐孔菌菌核
显微鉴定
理化检识
秦岭岩白菜的生药学研究
秦岭岩白菜
生药学鉴定
珠子草生药学研究
珠子草
生药学
理化鉴别
《生药学》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课件
生药学
教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药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伊犁贝母 栽培与野生 显微特征 薄层色谱法 生物碱含量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2.5
字数 51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盛萍 59 311 10.0 15.0
3 姚蓝 33 97 6.0 8.0
7 安露莎 3 10 2.0 3.0
10 詹羽姣 1 2 1.0 1.0
11 杨丽娟 3 2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伊犁贝母
栽培与野生
显微特征
薄层色谱法
生物碱含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学报
月刊
1002-2392
23-1193/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69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