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互文性作为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有着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标题即是对西方上帝七天造人观念的巧妙借鉴;在写作技巧上深受《地狱篇》和《百年孤独》的影响;苦难与死亡主题则是对《活着》的一种续接和延伸;对当下社会热点新闻的文学改编运用,更是对荒诞生活的超级再现。从互文性解读《第七天》,既显示出文本的张力,又更好地挖据出作品对复杂人性的深层思考和荒诞现实的强烈讽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第七天》的互文性解读
来源期刊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余华 第七天 互文性 解读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3
页数 3页 分类号 I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图欢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余华
第七天
互文性
解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安学刊
双月刊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西路119号中共陕西省委
出版文献量(篇)
3295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