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讨秸秆还田量对麦-稻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小麦(内麦863)和水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麦-稻轮作体系作物氮肥利用效率低的成都平原,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半量还田、全量还田和1.5倍量还田等处理模式对麦-稻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氮素吸收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无秸秆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和水稻产量,小麦增产8.4% ~19.6%,增产幅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增产4.3%~17.1%,增产幅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秸秆还田促进小麦和水稻的生长,增加小麦和水稻氮素吸收和籽粒氮素累积;小麦氮素吸收量和籽粒的氮素累积量均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抑制了水稻前期(拔节期)生长和氮素累积,促进后期生长和氮素累积,水稻氮素吸收量和籽粒的氮素累积量均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减少.相较对照,麦-稻轮作体系的产量、氮素表观利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0% ~13.8%、19.5% ~26.7%、6.71~8.21 kg·kg-1,其中半量还田最有利于提高稻麦轮作体系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但半量秸秆和全量秸秆还田相比,产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秸秆资源存量情况、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秸秆全量还田较适宜成都平原麦-稻轮作区,有利于实现作物高产,氮素高效利用.该研究将为避免作物秸秆产生量大而处理不当引起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稻田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产量
可溶性有机碳(DOC)
土壤类型
间歇淹水
麦-稻轮作秸秆还田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水稻轮作
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种技术
秸秆覆盖还田对稻麦轮作体系中土壤及作物甲基汞累积的影响
秸秆还田
稻田土壤
稻麦轮作
作物
甲基汞
不同稻茬秸秆还田量对麦作的影响
稻茬秸秆
全量还田
半量还田
小麦
还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量对麦-稻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核农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麦-稻轮作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94-2401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5.12.239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春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1 79 4.0 8.0
2 白根川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 195 8.0 13.0
3 杨娟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4 885 17.0 28.0
4 王昌全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31 4357 33.0 55.0
5 李冰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03 1711 25.0 35.0
6 游来勇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8 90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6)
共引文献  (2100)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323)
二级引证文献  (127)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7(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8(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9(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0(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2(27)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4)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6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20(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麦-稻轮作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农学报
月刊
1000-8551
11-2265/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53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