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童年"的最后一篇,可以认为是乔伊斯本人童年情感的写照。自小说创作以来,小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很多读者认为该小说是单纯的对小男孩情窦初开的解读,还有部分读者认为小说内容与宗教有着很大的联系,将这种联系过分夸大。实际上,乔伊斯想通过描述一个孩子对朦胧爱情的追求,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进而表明对当时黑暗、腐朽的柏林的批判。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的对比——浅析《阿拉比》象征手法的运用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视觉意象 拉比 象征手法 《都柏林人》 乔伊斯 主题思想 心灵状态 下层人民 短篇小说集 曼根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69
页数 2页 分类号 I562.07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晓丹 12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觉意象
拉比
象征手法
《都柏林人》
乔伊斯
主题思想
心灵状态
下层人民
短篇小说集
曼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