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胡颓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胡颓子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和DiaionHP-20、ToyopearlHW-40凝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胡颓子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3-二甲基-5-氧代-2-己醇烯丙酸酯(1)、β-谷甾醇(2)、水杨酸(3)、香草酸(4)、没食子酸(5)、山柰酚(6)、槲皮素(7)、银椴苷(8);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芦丁(9)、葛花苷(10)、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O-甲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12)、3'-甲氧基槲皮素(13).结论 化合物1、8、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推荐文章
中药胡颓子叶的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胡颓子
胡颓子科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藏药
化学成分
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综述
胡颓子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胡颓子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胡颓子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胡颓子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成分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6-80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52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4.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伟 82 513 13.0 19.0
2 崔永霞 76 340 10.0 15.0
3 黄丽杰 9 32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17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胡颓子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