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频次的握力锻炼模式对终末期肾病(ESRD )患者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对准备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ES RD患者进行内瘘功能锻炼的知识培训。培训时即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握力锻炼干预。通过三种频次的握力锻炼干预(A组12例,握小球每天3次;B组12例,握小球每天5次;C组10例,握小球每天7次)。遴选出既可以有效增加ESRD患者内瘘直径、静脉血流量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又降低其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内瘘功能锻炼方式。结果握力锻炼干预后,三组握力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半年后,三组研究对象超声下内瘘吻合口最大静脉直径及血流量较做瘘1个月时有向上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每天3次的握力锻炼即可增加ES RD患者坚持内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安全性。
推荐文章
可调节、可量化动静脉内瘘活动器对内瘘血管成熟时间和质量影响的研究
动静脉内瘘
活动器
成熟度
康复训练
血管质量
护理效果
终末期肾脏病病人内瘘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 KABP 调查分析
终末期肾病
内瘘锻炼
行理论模式
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
握力方式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头静脉
桡动脉
血流速度
血管直径
彩色多普勒
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对内瘘栓塞的预警作用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栓塞
超声稀释技术
通路流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SRD新开瘘患者三种频次握力锻炼对内瘘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江苏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握力锻炼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6-95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菁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肾脏病科 35 198 8.0 11.0
2 纪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肾脏病科 17 134 4.0 11.0
3 刘海芹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终末期肾病
握力锻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医药
半月刊
0253-3685
32-1221/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8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98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