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登上德国思想论坛的“亮相之作”。它不仅厘清了同样作为原子论者的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一体系所关涉的最重要的议题中所蕴含的自由与必然、个体与总体、本质与现象、短暂与永恒、主体与客体等哲学原则一一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较为成型的哲学体系。尽管存在表述晦涩、思路纷杂、思考尚待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当时的现实境况和社会发展还未真正进入马克思的视野,但有了这样的哲学意识、主体构架和价值取向,当他面对“《莱茵报》—《德法年鉴》时期”所遭遇的复杂局面时,便能很快辨别和发现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其症结,进而引发出更深刻的思考和比较现实的解决思路;这对于更往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经济学转向”来说,也不是对“博士论文”所阐发的哲学原则和框架的抛弃、颠倒,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现实化、具体化,是更进一步的拓展、开掘和深入。没有“博士论文”的历练和奠基,所有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推荐文章
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所得
马克思
博士论文
自然哲学
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实践旨趣及其现代影响
马克思主义
法哲学
实践法律观
旨趣
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互动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世界化
双向互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子世界的哲学原则和结构--马克思“博士论文”解读
来源期刊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 原子论 原子 现象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51
页数 15页 分类号 A811|B02
字数 1908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聂锦芳 北京大学哲学系 114 386 11.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克思
原子论
原子
现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双月刊
2095-5804
10-1136/C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7层
82-41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