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影像艺术"在中国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一批艺术家开始对录像媒介进行关注,并形成一定的创作规模。转眼,我们早已踏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影像艺术越发理所当然地"炙手可热",又或者,是被迷失在某种泛滥的、物化的、甚至所谓先锋的幻境中难觅出路。由此,我们提出了"再影像"的追问,时间与存在仍旧摆在眼前,我们需要做的却并非重复,而是在观念、材质、创作、呈现等直接媒介的转译之外,去寻求某种深层次的、内里的拓展与超越。
推荐文章
关于地震科学实验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地震科学实验场
科学问题导向
研究地区导向
流动实验场
基于光流场的序列图像分析
光流场
序列图像
微分法
特征点匹配
结构光视觉传感器模型分析与研究
结构光
视觉传感器
数学模型
结构参数
误差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观看与图腾“再影像:光的实验场”的视觉启示
来源期刊 当代美术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影像艺术 再影像 观念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J9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影像艺术
再影像
观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美术家
双月刊
1005-3255
50-1027/J
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行政楼2
78-7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