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小整薯播种是未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趋势.试验以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研究对象,110 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采用切块播种和整薯播种2种种植模式,每种模式下设9个处理,分别为3个行距(垄上2行之间的间距):15,20和25 cm,3个株距:15,20和25 cm.经过试验发现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出苗期提前1~3d;株高、茎粗小于切块播种,但是单位面积内主茎数增多;植株鲜重和干重都小于切块播种,植株的干鲜重比高于切块播种;单株结薯数整薯播种平均比切块播种增多18.34%;整薯播种的商品薯率都低于切块播种,产量除处理15×20外都高于切块播种,处理25×25、25×20、20×20的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分别高出43.00%,31.73%,40.59%,且差异显著,处理15×25产量高出48.36%,差异极显著.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产量最高处理分别为36473和29263 kg/hm2.
推荐文章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
冀张薯8号
种植方式
栽培密度
产量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马铃薯
费乌瑞它
薯种
切块
产量
遵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垄双行不同种植密度下切块与整薯播种对'垦薯1号'马铃薯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马铃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密度 播种方式 植株性状 产量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栽培生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32
字数 443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光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37 239 9.0 13.0
2 姜丽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14 46 4.0 6.0
3 尤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4 16 2.0 4.0
4 王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3 14 2.0 3.0
5 冯玉钿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2 8 2.0 2.0
6 高幼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14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铃薯
种植密度
播种方式
植株性状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马铃薯
双月刊
1672-3635
23-1477/S
大16开
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14-16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91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