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摘要:
结合分子印迹技术,以多孔碳微球(P-CMSs)为载体,通过表面修饰后,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制备得到P-CMS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P-CMS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产物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气相色谱仪对MIP/P-CMSs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选择性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IP/P-CMSs对DBT的最大吸附量为123.7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150min;与P-CMSs相比,印迹结构的引入提高了吸附容量和选择性,且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本研究为油品深度脱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推荐文章
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
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
选择性吸附
金属离子
分子印迹
生物吸附
壳聚糖基印迹水凝微球对Cr(Ⅵ)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壳聚糖
离子印迹
Cr(Ⅵ)
电镀废水
*1树脂基活性炭球的制备及其二苯并噻吩吸附性能
活性炭球
乙二醇
聚乙二醇
二苯并噻吩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子印迹功能化多孔碳微球选择性吸附二苯并噻吩
来源期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多孔碳微球 吸附 选择性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15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B3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16.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伟峰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 20 3.0 4.0
2 郑海燕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1 3 1.0 1.0
3 张军利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多孔碳微球
吸附
选择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9432
14-1220/N
大16开
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3337信箱
1957-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410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8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