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从植物茎支持功能相关性状出发,阐明其在各种生态因子作用下的可塑性变化及生态适应意义.[方法]定义玉米茎的3个支撑功能性状:(1)线密度=节间重量/节间长度;(2)承重自重比=节间承重/节间重量,其中,承重=节间上方全部组织与器官的重量(不包括该节间自重);(3)承重线密度比=节间承重/节间线密度.可塑性用塑性系数表示,此系数值仿照变异系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其中方差组分根据数据的期望均方模型估算.共包括6个田间试验,处理组成分别为:5个地点x2个品种组合、11个采样期x2个品种组合、4个种植密度(3.0-9.75株/m2)x3个采样期组合、4个种植密度(2.4-6.0株/m2)、3种施氮量x2个追肥期组合、高密无肥对比低密有肥.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处理间差异,采用LSD比较处理均值,采用负对数模型拟合茎线密度依节位的垂直分布.[结果]节间线密度变幅为0.052-0.72 g DW·cm-1,其垂直分布符合负对数方程:线密度=a-b×log(节位);承重自重比变幅为7-51,承重线密度比变幅为122-260 cm,计入雌穗重量后以上两个数值比的最大值出现在穗下第一节间,分别为246和3 425 cm.茎功能性状在品种间、地点间差异明显,在灌浆中后期线密度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节间线密度持续下降,而承重自重比在较大密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加大施氮量提高了线密度,但是却不影响承重线密度比.茎性状的可塑性表现为:线密度>承重自重比>承重线密度比,干物质在茎上各节间的承重投入受最优化策略控制.[结论]以上3个茎支撑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的承重特征,从一个新的角度刻划了干物质投入及其投资效率,有助于深入认识植物的干物质分配现象.
推荐文章
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进展
环境的复杂性
构件特征
可塑性的进化
适应性可塑
成本与限制
发育的可塑
认知可塑性对老年骨折病人活动功能的影响
骨折
老年病人
认知可塑性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活动
陶瓷泥料可塑性测试系统
单片机测试技术
陶瓷泥料可塑性
可塑度
匍匐茎草本蛇莓克隆构型对土壤养分的可塑性反应
蛇莓
克隆植物
土壤养分
克隆构型
可塑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茎秆的支撑功能及其可塑性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玉米 支撑功能性状 性状可塑性 基因型 地点与农艺措施 线密度 承重自重比 承重线密度比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9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锦忠 37 481 13.0 21.0
2 李娜娜 16 79 5.0 8.0
3 梁淑敏 8 3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2)
共引文献  (343)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支撑功能性状
性状可塑性
基因型
地点与农艺措施
线密度
承重自重比
承重线密度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