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 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 mm粒径与2~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 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 cm和5~10 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 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推荐文章
西南“旱三熟”地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生态效应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
旱三熟
土壤生态效应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呼吸、 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特征
土壤呼吸
碳平衡
碳汇
经济-环境效益
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
保护性耕作
不同施肥处理黑土覆膜后秸秆碳氮在团聚体中的固存特征
13C15N双标记
秸秆来源碳
秸秆来源氮
地膜覆盖
土壤团聚体
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
秸秆还田量
土壤团聚体
麦粱两熟制
稳定性
分形维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南“旱三熟”区不同作物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潜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旱三熟” 秸秆覆盖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73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86/cyxb201527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0)
共引文献  (1055)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7(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9(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3(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4(5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5(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06(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8)
2007(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8(4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9(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旱三熟”
秸秆覆盖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市61号信箱)
54-8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39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