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微晶纤维素丸芯分别进行上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制备了两种在肠内释放速率不同的微丸(微丸A和微丸B),再按照一定比例装入胶囊,制成右旋兰索拉唑脉冲肠溶胶囊.以主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隔离层增重,微丸A的肠溶层增重以及微丸B的肠溶层包衣液组成、增塑剂种类和包衣增重.结果表明,在隔离层增重15%,微丸A的肠溶材料采用Eudragit L30D-55、增重为40%,微丸B的肠溶材料采用Eudragit S 100、加入10%枸橼酸三乙酯做增塑剂、增重为50%的条件下,能制得在酸中2h基本不释药、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1h和4h分别基本释放完全的微丸A和微丸B.将微丸A和微丸B按照主药含量25%∶75%的比例混合,装入2号胶囊壳,所得胶囊与市售胶囊体外释药行为基本一致.
推荐文章
兰索拉唑肠溶片及肠溶胶囊溶出度的比较
兰索拉唑
肠溶片
肠溶胶囊
溶出度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
兰索拉唑
5-羟基兰索拉唑
兰索拉唑砜
生物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兰索拉唑肠溶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兰索拉唑
健康人体
HPLC
生物等效性
兰索拉唑肠溶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兰索拉唑
健康人体
HPLC
生物等效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右旋兰索拉唑脉冲肠溶胶囊的制备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右旋兰索拉唑 脉冲 肠溶 释放度 微丸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制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3-4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44.9
字数 4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22/j.cnki.cjph.2016.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德英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109 483 11.0 15.0
2 方瑜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24 138 6.0 11.0
3 王洁敏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5 7 2.0 2.0
4 王雄飞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5 7 2.0 2.0
5 孙奥琪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3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6)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右旋兰索拉唑
脉冲
肠溶
释放度
微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月刊
1001-8255
31-1243/R
大16开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4-205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3042
论文1v1指导